关于未来教师培养,这所百年老校说,老师们自己说了算!丨头条
老师是什么?是学校最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的精神之柱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学校气运和文化的传递者与表达者。这是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对于老师的感性认识,也深藏着这所百年老校迈向未来学校的秘密。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
我所在的成都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首先她是一所老校,今年刚好一百周岁。校徽里的一个“雅”字,就是学校的文化标志;同时,她又不是老校,是一所在建的未来学校,我们在传承和创新中前行。尽管这个团队不年轻了,平均年龄42岁,但我们是一群有教育梦想的团队,心态是很年轻的。
我经常给老师们讲:未来已来,我们要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积极接纳现在的新样态;要改订教材的定位;实现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转变教室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淡化我们的年龄界线,保持终身学习。
有老教师问我:“李校,都这个年龄了我怎么还可能学习啊?”接下来大家就能看到,我们这个团队是如何保持“年轻态”的。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在结构化的摸索当中提炼出了四个命题,去解决“怎样培养未来教师”的问题。
第一,建造一个家园,这是每位校长都要做的事情。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家园,老师们把它叫做“雅园”。可以用五个字对它进行概括:实,实在,实验;勤,勤恳,精精于勤;活,生长和求活;雅,是正,言正身正品正;新,面向未来的创新和突破。这五个字是学校所有老师一起提炼的百年实小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遗传基因和精神寄托,能给老师提供最肥沃的土壤,浸润生长的智慧营养,也让教育人对自己的团队产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们为退休老师拍MV,给每个老师做了一枚章,让老师们在雅园的图谱上盖上自己的名字;给每位老师画漫画,让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仪式感,让他们变得时尚,优雅……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当教师在一所百年小学中充分享受到幸福感、成就感,老师才会有阳光,而这束阳光才可以普照我们的孩子们。
这就是我们成功的第一个秘籍:教师第一。
第二个秘籍是为老师们建设一所学校,我们把它称为“教师发展学校”。以师为本自主发展,把发展交到老师手里,把目光投向每一位老师,从关注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始变革,走向全人发展,建立翻转管理体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充分尊重老师的需求,让老师们自己说了算;
为老师们梳理了他们自主发展的一些活动体系,制定保障和激励活动开展的制度。
此外,学校还设置了站点机构,通过实行“会长负责制”,让所有一线老师担当教师发展学校的责任人。
这是一所赋予教师自主发展能量、完善和变革自己的学校,真正做到用活动和保障制度来激励。作为行政管理者,更是要通过身放大教师的能动性,来让教师接力。
有了这所学校,就可以为老师研发一套课程,这套课程被称之为“学科课程”,这也是第三个秘籍:让未来的教师长于课程,让未来的教师全科全育。
什么是未来的教师?在网络上都没有准确的定义,于是我向老师们众筹了一个概念:未来教师就是关注个体的、不可替代的老师,他爱岗敬业,可以重构角色,能够突破自我。
学科课程一定是未来教师发展的核心武器。
通过课程,希望让所有的老师从专业学习的“一心一意”转变为跨界学习的“三心二意”,它包括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选修必修、专业跨界以及命名和众筹的课程,让互动体验项目成绩式的学习成为一个主流。
老师们通过众筹和招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用这样的方式把发展的权力放到老师们手中,而招标的形式又让他们感到很新奇。
学校每个年级都有这样的标书,根据这些标书来完成了每个学期的培养计划,这些计划就是真正来自于一线的老师。
有了计划,接下来就要做课程的学习和研发。这学期学校梳理了老师们的一些课程体系,着重关注了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专业,专业至上。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新的教学研究,包括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科拓展的研究以及跨学科无边界课程的研究等。因为教学研究中的课程引导力是教师的一个核心能力。
第二,把老师全部放到学生的角度,让他们也来参与抢课走班。我们经常会听到抢课走班这个词,但是怎么抢?怎么走?过程当中是怎么样?就要让老师们体验“抢”的心动,他真的以兴趣为基础去体验学生整个动态的过程。其次要体验“走”的状态,让老师们都沉浸在跨界的学习中,在这个学习过程里给他们布置任务,要探究课堂变革的本质在哪里。
第三,请学生成为老师的“教学家长”。有的孩子教设计,有的孩子教游戏编程。“教学家长”真正是让学生落到了每个老师的课堂当中。
有一个高频词,PBL项目式学习,我决定要把它从纸上落在老师的研究当中,所以学校进行了三轮项目式学习。第一轮是和生活关联,七个项目研究组做了七个项目,老师们通过抢课进入到每个项目组学习。而当我们发现其实老师们都不知道怎么做这项目时,每个月我们又增加了一次项目旅行的阅历会制和项目研究制。
慢慢地我们感受到了项目怎么做了之后,我们就进入了2.0时代和学科关联,推出了五大学习工作坊。
当老师做了两年的研究后,进入到3.0研发阶段,和学生一起研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学习成果也自然就进入到了学生的课程研发当中。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个创课程”,就是让每个老师成为课程的引领者和研发者,所以我们通过发展中心的社团开发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
很多老师都讲到用共创理念来架构科课程,真正让课程为基石,让每位老师成为课程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课程体系之后,就需要我们的第四个秘籍,评价。
评价是目前很重要的大数据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学校打通了评价的模块,通过App的个人分享、微客平台和App成果考核,从手机上进入十项指标分类标准中。
当每个人完成自己的提交之后,后台自然生成个人的发展个性处方。之后教师就能看到系统自动生成的评价表,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自己这一年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
此外,还能通过每年数据的积累、提取,在对比当中进行发展。每个老师可以看到自己的整体发展的历程,学校管理者可以看到每一个项目在每一年的发展态势,是非常精准的评价。
这就是成都市实验小学是做的一些结构化的研究和具体的实施。教师第一,学习至上,全科全育全能全才,老师们就是课程。
所以百年实小,如家一样的存在,一直温暖,时刻幸福着。
(本文根据成都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李镇西:学生安全责任,究竟谁说了算?——建议交给法律,交给“第三方”
演讲丨李蓓(成都实验小学校长)
整理丨邹蜜
责编丨李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